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

買一台新的 i7 CPU 筆電 原來這麼難?

因為最近錄影,需要 後製作 與 轉檔
尤其是影片轉檔,真的是轉到天荒地老

影片轉檔,特別重視CPU,獨立顯示卡 或是 RAM(8GB夠了)未必是關鍵


突然間, Intel第八代CPU逐漸普及。

第八代的 i5甚至在某些地方強過上一代的 i7
以影片轉檔來說,第八代的 i7 CPU更是傑出.....

2017年的報導:
要換電腦的先緩緩!英特爾第8代酷睿可能是有史以來升級最大的一次
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45880/intel%27s-new-8th-generation-core-processors-launch-today



不過.....

But......

人生就是充滿了轉折

規格,總是美好的!
       現實,總是殘酷的!!


先從這則新聞看起。

(1) 因為筆記型電腦的空間不足,散熱效果有限
所以高效能的CPU,較難發揮全力
超薄的NB,搭配超強的 Intel i9 CPU......

新MacBook Pro上市一週 散熱設計竟傳災情?
https://www.nownews.com/news/20180720/2790641


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(2) 關鍵字「真男人時間」
     關鍵字「PL1 PL2 Intel」

「火雞小科普」美麗的謊言——8代Intel低壓4核性能測試
https://kknews.cc/zh-tw/digital/jr2mbyl.html


簡單的說,當CPU溫度太高、或是功率(W)太高
就會自動降頻

NB的散熱沒做好,或是 "沿用" 上一代的散熱機構

那麼,買一棵又貴又新的CPU,其實他只能跑出部分的效能
(花一萬元買的CPU,他運作起來,因為環境受限,只跑出五六千的效用)

同配置筆記本為何性能不同?原來這「兩堵牆」才是原因 -- 「溫度牆」和「功耗牆」
https://kknews.cc/digital/y2ao38b.html



以我自己為例 Camtasia Studio 8.x版,1GB 容量的影片轉檔時,

CPU是最重要的,

但使用的記憶體,不會超過 8GB
(我的電腦 32GB,反倒是影片編輯時,RAM會多用一點,但也沒超過 16GB)

您可以打開 Windows作業系統的「工作管理員」來觀察,
或是下載 Core Temp(https://www.alcpu.com/CoreTemp/)來觀察CPU每個核心的功率與運作

影片轉檔時,CPU使用效能要超過 TDP的一半都不容易。

我的CPU是 TDP = 37W,但轉檔時,通常都是 25~27W(瞬間極限值)
Windows的工作管理員,CPU使用率最高就是7x%(瞬間值),大多維持在60%附近。

當然,這跟NB的架構有關,可能散熱不佳。
所以我都有將NB墊高,並且多一支USB外部風扇來幫忙散熱


那麼,我要怎麼知道一台NB的散熱做得好不好?

這就要感謝現在很多youtuber,願意拆解機器
您只要輸入「型號」,很多開箱文都會教您怎麼拆解NB
背面(蓋子)一開就很清楚了。


(3) 還沒有完.........

新世代的NB,都採用了 PCIe M.2 (NVMe Gen 3.0) 規格的SSD,號稱是 Sata-3的三倍

Intel 760P系列 256GB M.2 2280 PCI-E 固態硬碟
讀3210M/寫1315M
.....有沒有這麼誇張啊???
https://24h.pchome.com.tw/prod/DRAH66-A9008PSFV?fq=/S/DRAH43

但問題跟上面一樣,高速 帶來 高熱!
高熱 就會 降速!



結論,還是讓子彈飛一會兒

我們再等等


其實,CPU快慢,到底重不重要?

我們寫程式的時候,大部分都在打字、思考
唯有完成一個階段,才會編譯、執行(這時候就會用上CPU)


錄製影片也是如此..............

一開始的準備、構思、實際錄製,都不強調CPU速度的
編輯 或是 「轉檔」輸出時才真正需要!

所以,買一棵高貴CPU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需求?見仁見智了


但以照目前的情況來看,

如果筆電(NB、記事本、本本)的散熱沒法跟得上週邊的演進
沒法處理「高速帶來的高熱」

我們花錢買的產品,實際使用上,可能只會用到一半(效能)甚至更少   Orz


沒有留言: